还有11天,2021年就要翻篇了。
上周,美少女闺蜜群里的一位挖坟高手,突然在群里翻出了一位闺蜜今年立下的豪言壮语:要找男朋友!要换新工作!(经当事人同意上图为证
我们知道,一般口号喊得越响,执行就越不靠谱。毫不意外,这两个目标,全军覆没。
但是,美少女绝不是那种在啪啪打脸的时候只会双手叉腰袖手旁观的闺蜜!我要亲自动手打闺蜜脸写一篇推送!
不过有一说一,和"找男朋友"这样的目标比起来,"找到自我"才是更有价值的目标。男朋友/女朋友不过是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罢了。同样地,我们也不用老惦记着去一个新的城市,换一份新的工作重新开始。如果我们不能诚实面对自己的欲望,无法分辨什么才是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事,即使换了一百份工作也只是在瞎忙活。
只有当我们面对、理解和接受了自我,并为此付出代价,承担起责任的时候,我们花下去的时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相反,如果你找不到自我,不接受自我,不爱护自我,万一遇到一个王力宏被抓去结婚,我就问你怕不怕!
至于为什么要训练自己找到正确的目标,避免浪费时间,可以看美少女的旧文:如何失去财富,如何虚度光阴。今天这篇推送,受到了擅长解构性写作的Julian Shapiro《虚荣指标(Vanity Metrics)》的启发,从技术层面聊聊这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I. 如何避免浪费时间?
如果我们可以回放自己的人生,选一条能径直通往我们今天所在的人生位置的路,我们会发现自己在错误的事情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有人会说走弯路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我们探索自我的必经之路。
但是,这只是我们走弯路的一部分原因。另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其实很难判断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花时间的事情,什么又是浪费时间的事情。好在这样的判断力,是可以通过自我训练得到提升的。
判断什么事情值得花时间的能力,在初创团队里最为常见。创始人们甚至为此专门起了一个名字:虚荣指标(Vanity Metrics)。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 如果我们用今年读了几本书来衡量自己的学习状况,这就是典型的虚荣指标。一个成年人即使一年读了30本书,也并不见得意味着真的有所收获和成长。更有价值的指标是你学习的效率是否有所提高,以及你通过学习获得了什么样的新技能。 
- 如果我们用有多少朋友来衡量自己的人际关系,这也是一种虚荣指标。实际上,大部分“朋友”不见得是你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愿意在凌晨3点开车送你去看急诊;真正的朋友,会在你的低谷期想尽办法帮助你。 
- 同样地,网红用粉丝数来衡量自己的影响力,也是一种虚荣指标。更有价值的指标,是有多少真实用户愿意花钱购买你的产品。 
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避开虚荣指标,但我们应该训练自己敏锐地发现错误目标,以确保它不会影响我们追逐正确的目标。
远离虚荣非常困难,但格外重要。虚荣,会让你在真正的强者眼里,显得不那么可靠。虚荣,也会浪费你自己宝贵的时间。
II. 如何找出虚荣指标?
说了这么多,从技术层面,我们该如何找到虚荣指标并尽可能避开它们?
实际上,这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
因为虚荣指标,往往比正确的目标更容易实现。同时,虚荣指标还能让你频繁获得正反馈。你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一年读过多少书,收获了上百上千的点赞数(正反馈),但可能一不留神,你就会忘记阅读真正的目的和收获究竟是什么。
为此,擅长解构性思维的作者的Julian Shapiro,通过层层拆解问题,为大家梳理了3个便于识别虚荣指标的思维框架。它们分别是:目标路径、能力指标、和美德指标。
A. 目标路径
如果你的目标是追逐一个结果,比如像美少女的闺蜜一样,希望找到能长期亲密的男朋友,那么“目标路径”这个思维框架,可以用来识别虚荣指标。
我们不妨先在纸上画一个箭头:
顺着箭头的方向,我们可以往上添加一些阶段性的目标,比如:
- 参加社交活动的频率 
- 加了微信的新朋友人数 
- 在微信上互动聊天的新朋友人数 
- 可以约出来当面聊天的新朋友人数 
- 自愿安排固定时间出来玩耍的新朋友人数 
- 愿意进入排他关系的新朋友人数 
- 进入排他关系后仍能保持良好互动的人 
你能找出上面哪几个阶段性目标是虚荣指标吗?
通常情况下,虚荣指标会出现在靠近箭头起始端的位置。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参加社交活动,或是添加新朋友的微信上,往往说明了我们在达成下一个阶段性目标的时候遇到了瓶颈。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观察是,在箭头的起始端,我们可以看到"时间"和"资源"这两个指标。这意味着,"时间"和"资源"其实都是虚荣指标。
我们常听人说,"我这个周末又去参加了一个xxx活动",或是"我花了xxx元办了健身卡准备变瘦变美了"。这些往往不是你达成"长期亲密"这个终极目标的有效产出。
B. 能力指标
如果你的目的,是要向他人展示个人能力,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转行的人去读一个MBA学位,以向未来雇主证明自己拥有商业技能,这种情景下,"能力指标"的思维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那些并不能真正反映个人能力的虚荣指标。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的简历上写着:
- 福布斯精英榜 
- 哈佛MBA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哇 好牛逼?(觉得好牛逼的可以百度一下孙宇晨
虽然我没什么资格说拥有这些"光环"的人不牛逼,但在避免被虚荣指标误导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方法可以保持清醒:
我们需要判断的是,获得这些"光环"究竟有多难。
福布斯精英榜这个光环隐藏的问题在于,被福布斯评选为"精英"这件事,是有一定的"操作"空间的。评选人也不可能观察到候选人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应该给这个榜单的含金量打个折扣。
相反,如果一个"光环"的操作空间小而操作难度大,是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得出的结论,那么这个"光环"和个人能力成正比的概率就会更高一些。
举例来说的话,一个被评选为最佳雇主的创始人,从概率上看,会比一个上了福布斯精英榜的创始人,更有可能真正懂得如何带团队打仗。同样地,一个敢每个月对外公布增长数据的公司,从概率上,也更有可能比一个拿到了千万投资的公司,做着更正确的商业决策。
哈佛MBA这个光环隐藏的问题是,也许哈佛MBA确实可以证明一个人拥有一定的商业技能,但是学位本身,无法完整又准确地代表一个人真正具备的商业能力和实战经验。
哈佛MBA的学位,确实有一定的能力展示功能。但它最直接反映的,其实是一个人拥有足够的时间、资金和考试技巧,来获取学位这件事。
相反,如果你能用更具体的数据来证明你的商业能力,比如你是如何帮助一家公司在短期内实现了利润增长,这样的数据反而能更准确地代表你实际具备的商业技能。
上图是Julian Shapiro用来判断一个人真实能力的能力指标图。
如果你的终极目标,是获得能者的赏识,或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那么你应该追求的,是那些不容易"被操作"的成就。
如果赚快钱不是你的目标,那么产出的结果和质量才是你应该关注的指标。真正厉害的人,不会被你的光环迷惑。他们会仔细考察你的产出,判断你的真实能力。往往这样的人,才是你最应该合作的人。
C. 美德指标
最后一个可以用来判断你的目标是正确目标还是虚荣指标的思维框架,是"美德指标"。这个思维框架,适合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拥有某种价值观,还是只是希望别人认可他具备某种价值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听到有朋友说自己非常喜欢小孩子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想知道,这个人会不会同样喜欢自己领养的孩子?如果小孩子不好看、不聪明、不听话甚至有残疾,她的喜欢会因此改变吗?如果一个人真的如她自己所说这么喜欢小孩子,为什么她没有去开一所幼儿园?或者直接去幼儿园做老师?有没有可能,她自以为的"我喜欢小孩子",只是一种迎合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美德展示?
上图是Julian Shapiro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拥有某种价值观的美德指标图。
简单来说,那些不需要你付出代价,可以毫不费劲完成的目标,更有可能是一种美德展示,是虚荣指标。而当你愿意为了某种价值观付出代价、投入时间、金钱、名誉、和资源的时候,则更有可能是一个正确目标。
III. 写在最后
读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美少女觉得,Julian Shapiro介绍的3个思维框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真实的自我"出发,由内向外地去探索和追求对自己真正重要的目标。
在找到真实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虚荣指标的干扰。但是,只要我们有意训练自己保持识别错误目标的敏锐,对自己诚实,我们就可以把虚荣指标的干扰降到最低。
所以,我们在制定和调整目标时,应该时常问自己:
- 我是不是在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需要保持警惕,调整目标,不要让短暂的社会认可干扰了自己真正想要达成的长期目标。 
- 我是不是在渴望向别人证明我的能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需要把目标和注意力重新切换到产出的结果和质量上。 
- 我是不是在追逐一个结果?如果是的话,不要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目标路径的初级阶段。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周围的人和社会来告诉你,你应该渴望什么,你又该追求什么。
多向村上学习,远离社交,避开人群,溜就对了!
                                                                 * 终 *
欢迎大家加我微信一起学习!
                         ▲▲▲可直接扫码添加▲▲▲投稿、合作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MSNZS@protonmail.com









